楊志華老師說醫事
2021-04-12 11:43:14 yangzhan

楊志華老師說 醫事:
世上最溫暖的事,莫過于我向你求助,而你,伸出了手。
世上最自豪的事,莫過于你向我求助,而我,真的幫到了你。
能夠如此彼此托付和成就的,莫過于患者和大夫。但是,大夫并不是神仙,并非萬能。請原諒中醫大夫的九種登天之難——
1.你根本不認同中醫,卻要大夫藥到病除
你不了解中醫,不認同中醫,只信西醫,西醫治不好了再找中醫;甚至相信巫術,巫術沒效果再找中醫,中醫只是最后的無奈之舉,卻要中醫大夫仁心妙手、藥到病除。
中醫治病越早治越容易好,你把中醫當備胎,延誤了治療時機,耗損了正氣,還以為治療跟最開始一樣簡單;你對中醫將信將疑,心神不定,不遵醫囑,卻要大夫藥到病除,難!
2.你自己懂點醫理便對醫生的處方,指指點點,恣意修改,卻要醫生對你負責
你相信中醫,也自己學習中醫,知道了一些中醫知識,便對醫生的處方指指點點,這個藥效太強,那個超過了劑量……
大夫是經過了多年的學習和實踐,用藥配伍互相制衡,而沒有經過系統學習訓練的你,擅自改動了大夫的處方,沒治好病,出了問題,卻要大夫負責,難!
3.你隱瞞病史,不訴癥狀,將大夫當作神仙,卻要大夫得出精準的判斷
中醫治病講究望聞問切,而你以為大夫是神仙,摸你一下就能知道你的陳年往事,看你一眼就能了解你有所有癥狀。說得準確了就是神醫,說得不準確就是庸醫。
大夫確實能根據你的脈象來推測某些癥狀,但大夫沒有火眼金睛,哪能將你一眼看穿。大夫需要望聞問切,需要辨證論治,才能真正解除病患。
中醫不是玄學,請不要以此來考證大夫,將大夫當作神仙,還要大夫得出精準的判斷,難!
4.你拿到處方不吃藥,不按療程吃藥,卻怪醫生醫術不精
給你看病,藥開得少,病恢復得快,你認為是理所當然;藥開得多,病恢復得慢,便認為是大夫的問題。
病有輕重緩急,針對不同的病情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。明明需要長期服藥,你卻希望一劑見效;明明需要復診,你卻希望一次痊愈;沒有斷根,就怪醫生醫術不精,難!
5.你東看看,西聽聽,什么話都敢信,什么藥都敢吃,卻要大夫保證你的健康
身體本來好好的,只要有人說吃什么好,你就立刻去做,吃一堆不必要的東西,既損害了身體又浪費了錢財;只要有病就慌神,亂投醫,亂吃一大堆藥,自己增添許多之前根本不存在的問題。
即使大夫給你治好一次,你繼續添亂,大夫能次次替你擦屁股嗎?
6.你生病卻不愿治,非拖到無法忍受,卻要醫生妙手回春
你知道自己生病了,以為不嚴重,拖拖就能好,直到拖不下去了才想到找大夫看看,卻不知因為你的拖延,病情惡化,越來越嚴重,甚至難以根治,卻想要大夫能夠迅速治好病,妙手回春。
中醫治病要趁早,越輕的病越好治,中醫治病講究治未病,防病于未然,當病剛剛有了苗頭就把它掐掉容易,還是等它長成了參天大樹再來處理容易呢?
7.你極度虛弱,已不能服藥,卻要大夫起死回生
病入膏肓不可治,如果因為久病身體極度虛弱,已無法服藥,或者虛弱到已經承受不了藥力了,就不要怪大夫沒有辦法。
藥力無法到達身體,大夫真的無能為力,畢竟大夫不是神仙,起死回生談何容易?
8.你貪圖錢財,寧愿舍命不舍財,卻要大夫仁心濟世
你貪圖錢財,大夫開藥你嫌貴,你可知,藥對癥不對人,不是你想多開就能多開,想少開就能少開,開藥多少都是對你病情的負責。你嫌藥貴不愿吃,大夫也沒辦法。
你認為大夫診病只是舉手之勞,你的親戚朋友同事都要大夫免費幫忙瞧瞧,你以為大醫精誠就應該毫不利己,但大夫也有家人朋友,也要生活、養家。
醫者救人、助人是大夫骨血里的情懷,可是,因為某一次沒有免費救助就成了別人口中的黑心醫生,難!
9.你暴飲暴食、抽煙喝酒熬夜,把身體搞得一團糟,卻要大夫為你還原生命本色
你仗著自己年輕、身體壯,便不愛惜身體,抽煙喝酒、暴飲暴食、熬夜、賭博、不吃蔬果……所有不良生活習慣你都要嘗個遍,美其名曰,體驗生活。
就在你盡情體驗的時候,你的身體被自己折磨、損害,等到身體不能承受了,你來找大夫,讓大夫幫你還原出廠設置,恢復到健康的樣子,怎么可能?
健康的身體就像一張白紙,你非要在這張白紙上亂涂亂畫,布滿各種病痛和隱患,大夫或許有橡皮擦的功能,但絕沒有漂白劑的神力。
疾病的治療效果既取決于大夫,也取決于患者。大夫的醫術醫德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、對醫生的態度同樣重要。醫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培訓,才能上崗,可是病人,無論是誰,都可以就診,唯一需要的資格就是生病。
在這樣一個彼此托付、彼此成就的關系里,大夫和患者是須臾不可分離的。為了適應這樣的關系,醫生長時間地學習培訓了,難道患者就不需要一些正確的認識和訓練嗎?
病是三分治與七分養,大夫不是神仙,并非萬能,請原諒大夫的登天之難!

穿越到手機查看!